从遗忘到崩塌:入世前的历史,被抹掉的中国记忆
仿佛所有人都没有记忆————那他们就是故意没有记忆
今天的中国人,几乎都活在一个虚构的时间线里。他们的历史,从九十年代开始,仿佛在此之前,中国并不存在。
加入 WTO,成了这个国家的"元年"。之后的故事,是 GDP 曲线的奇迹,是摩天大楼和世界工厂的繁荣,是一代人相信"世界离不开中国"。而在这条叙事中,入世之前的所有苦难与困境,都被彻底消隐:
共产党作为苏联间谍组织在大陆建立代理政权,并非什么"自力更生的革命"。
孙文与越飞宣言:国民党早已被共产国际渗透改造,所谓"三民主义"只是工具。
日本侵华的真正原因:与其说是"资源掠夺",不如说是帝国秩序冲突与泛亚主义的延伸。
泛亚主义的影响:亚洲人自立的尝试彻底被埋葬,取而代之的是"抗日战争"神话。
抗日战争:中共几乎没有主力作用,却在事后篡改成"中流砥柱"。
大鸣大放与反右:一次有组织的清洗,知识分子被彻底禁声。
大饥荒:数千万饿死,被改写成"三年自然灾害"。
文革:十年浩劫被轻描淡写成"十年动乱",背后的系统性逻辑从未被承认。
闭关锁国:对外隔绝被粉饰为"独立自主"。
外债危机:八十年代末外汇枯竭,成为政权必须转向的节点。
8964:彻底消音,年轻一代被教育成"根本不存在"。
九十年代国企大下岗:数千万工人失业,却被改写成"改革成功"。
更早的节点同样被有意模糊:
辛亥革命与民国的被窄化:三民主义被缩减成"中华民族的先声",而宪政实验、军阀格局、法统延续被抹去。
苏联对东北的掠夺:二战后满洲工业被拆走,中共却利用"自己打天下"的神话来洗白。
朝鲜战争:不是"保家卫国",而是毛泽东主动参战,试图灭亡韩国未果,成为一次扩张失败。
七十年代转向美国:中共主动更换宗主,从苏联附庸转为美国附庸,却被宣传为"外交胜利"。
改革开放的赎买链条:主动出卖劳动力与市场,换取西方资本的续命,并非"自力更生"。
香港与澳门回归:不是"民族复兴",而是中共主动扮演金融代理人的交易结果。
这一长串历史,被掐断、漂白、粉饰,最后形成今天的失忆。
繁荣遮蔽记忆
九十年代以后,全球化的浪潮把中国推到"世界工厂"的位置。人们只看到收入的增长、城市的扩张、商品的丰富,却忘记这一切背后是一次性的国际条件:西方资本的输入、市场的开放、劳动力的廉价。
这段繁荣成了遮蔽,仿佛它可以无限延续。年轻一代以为这是常态,老一代也愿意遗忘过往的苦难。于是,整个社会陷入集体幻觉:历史从九十年代开始,未来会自动复制过去的增长。
断代与失忆
问题在于,这种遗忘并不是自然发生的,而是被制度化制造出来的。历史课本不断改写,爷爷欺骗孙子,父辈的经验在传递中被消解。每一代人都在虚构的起点里开始,从来没有连续的记忆。
于是,即使有人想反思,也无从反思;即使有人想改变,也无从改变。危险不在于衰落,而在于从未反思,更没有由反思带来的行动。
更危险的事,仿佛所有人其实心中都有答案,仿佛所有人都在等待看他们,同时也是等待自己最终的结局,所有人都被困在了这张自己编织的罗网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