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竟之地 The Unfinished Realm

We Will be Back —— 泛亚从未终结,时间即将开始

北大:殖民幕布下的一角

北大:殖民幕布下的一角

北大从来不是自由的象征。它只是幻象的参与者。

所谓"五四",正是这种幻象的起点。实际上,五四不过是一场校园骚动,既没有改变中国的格局,也没有真正启蒙谁。它之所以后来被塑造成"启蒙运动",完全是因为需要一个故事来包装民族建构:共产党要把它当作"反帝反封建"的起点,北大要把它当作"自由精神"的来源。五四的重要性,不在1920年代,而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全球化叙事里。那时候,中国急需一个符号来对接西方的"启蒙—现代化"逻辑,于是五四被无限放大。

在这样的叙事中,北大并不是思想的火种,而是舞台幕布上的一个角落。它先是被动地充当民族主义动员的布景,后来发现这种幻象能换来声望、资源和留学通道,于是主动维护,甚至以此为荣。所谓才子,不过是"中华民族"建构中的说书人;所谓民国浪漫,不过是虚构民族叙事的油彩。

二战、冷战、大跃进、文革……这些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时刻,北大都没有独立的姿态。它的角色始终如一:弱政府面前虚张声势,强政府面前俯首称臣。它自以为承载着自由的传统,其实只是在殖民幕布下,为"中华民族"的幻象打光、上色。

北大从来不是自由,它只是幻象的借口;它的存在,不是为了启蒙个体,而是为了维系虚构民族的幻觉。
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