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竟之地 The Unfinished Realm

We Will be Back —— 泛亚从未终结,时间即将开始

境外苏联的双胞胎:国民党与共产党

境外苏联的双胞胎:国民党与共产党

共产党在宣传里长期给国民党贴几个标签:投靠美国、西化、境外势力。在它的叙事里,国民党是洋奴买办,是民族的叛徒,而共产党才是独立自主的"正统"。可是真正翻开历史,这些标签反而更适合贴在共产党自己身上。

国民党的苏联血统

国民党的转折点并不是得到美国支持,而是孙文接受了苏联的全面改造。1923年,孙文与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达成协议,提出"联俄容共"。黄埔军校的设立、党国体制的雏形、军政模式的训练,都深深打上了莫斯科的印记。没有苏联的资金和顾问,就没有国民党的北伐和后来的全国政权。

美国的介入要晚得多。直到抗战时期,美国才开始大规模援助国民党,那时国民党的组织已经是苏联化的党国体制。说它"投靠美国",只是共产党故意错置时间,用后期的事实抹掉早期的根源。

共产党的间谍出身

相比之下,共产党的身世更彻底。1921年的中共一大,本质上是共产国际的间谍工程:资金、文件、干部训练全部来自苏联。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政党,而是苏联在东亚的代理分支。

再说"西化"。国民党模仿的是日本的国家模式,还算东亚经验;共产党照搬的却是欧洲的马克思、列宁、斯大林。若要比较,谁更西化,答案显而易见。

标签的反转

于是,我们看到一个讽刺:共产党骂国民党"投靠美国""西化""境外势力",其实正是自己最真实的写照。它需要把这些骂名先甩到对手身上,好让自己看起来更"民族",更"正统"。这是一个典型的投射:自己是什么,就先说别人是什么。

自娱自乐的官僚剧场

问题在于,共产党真的怕中国人揭穿它吗?其实不怕。即使普通人知道了真相,也没有组织条件去反抗,顶多在茶馆里骂几句。这个政权深知这一点。

那为什么还要费劲建构这些标签?答案是:体制需要这种无意义的产出。共产党是一个庞大的官僚机器,机器必须不停地产生口号、敌人、标签。哪怕内容虚空,哪怕没有受众,它也要存在。否则,下级没法表忠,上级没法显示机器在运转。

这就像写没人看的报告、挂没人看的标语。是否有意义不重要,重要的是过程要发生。共产党骂国民党是"境外势力",其实就是这种自娱自乐的政治工作。

结语

国民党和共产党并不是一个本土政党和一个境外势力的对立,而是苏联在东亚制造的双胞胎。最后共产党活了下来,却把境外势力的骂名甩给了对手。更荒诞的是,这些标签并不是为了瞒住百姓,而是官僚机器自我表演的产物。一个政权,不需要说服谁,也不怕谁揭穿,它只是需要不停地产生噪音来维持运转。

,